中国「Figma」学徒:对标前辈,做好自己
9月底,Adobe宣布要用200亿美元买下在线协作设计平台Figma,这不仅是Adobe迄今最大的一笔收购,放眼一级市场,200亿美元的价格也是一笔巨资。Figma的增势也不可小觑,2020年到2021年,Figma的估值翻了5倍,用户量翻了四倍以上。
这让更多中国的投资人、创业者看到“中国版Figma”的机会。2020年开始,包括蓝湖旗下的Mastergo、即时设计、摹客、万兴科技孵化的Pixco等平台(排名不分先后)入局在线协作设计并对标Figma,GGV纪源资本、高瓴创投、红杉中国等大机构的资金迅速跟进。
“中国版Figma”的机会主要来自于中国用户和海外用户使用习惯的巨大差异,以及海外在线设计平台在中国使用体验的局限性;同时,今年3月Figma“断供”大疆事件,让国内企业更谨慎、也为“中国版Figma”带来机会。即时设计联合创始人周凝告诉「真探」,按国内市场整体来看,更主流的设计软件依然是Sketch、PS等,而能够解决企业“在线实时协作”难题的平台尚未得到广泛普及,因此拥有广阔的蓝海市场。
机会多多,但“中国版Figma”依然面临挑战。这主要是因为实现“在线协作设计”对技术积淀有更高的要求,而中国玩家们在这一赛道布局时间较短,尚难以追上Figma目前的技术积累和产品性能;同时,如何对中国本土用户洞察得更深入,并拓展市场以推动商业化进程,也是“中国版Figma”面临的竞争和挑战。
中国版Figma的竞争壁垒是什么?国内在线协作行业的终局会是怎样?这些问题亟待回答。
优秀产品=技术积淀+本土市场洞察
在线设计行业,Figma类的产品是一股新兴的力量。
在此之前,国内设计行业更为熟知的,可能还是PS、AI以及Sketch,特别是许多大学生的设计入门仍然用PS。但这类软件存在明显的弊端,例如PS、AI的安装和使用门槛很高,无法与团队协作,且PS难以承载UI设计等时下刚需的功能。2010年推出的Sketch更加轻量、能够进行UI设计,但Sketch最初是针对Apple的OS X系统而开发,目前也仅支持在Mac OS中使用,系统场景非常受限。
而Figma打破了上一代设计产品的瓶颈。它具备在线编辑功能,可以实现不同系统设备之间的协作打通、设计团队之间的实时同步协作、设计模板和设计规范的开源,且不再需要反复渲染、导出文件。这解决了设计师乃至企业长期以来的痛点,因此Figma类产品也被认为有替代Sketch、Photoshop等传统设计软件的巨大可能性。
图源:Figma官网
发展潜力大,加上Figma在疫情期间增速飞快,让国内企业垂涎于这条细分赛道。从产品思路来看,无论是蓝湖旗下的MasterGo、即时设计,还是摹客、以及上市公司万兴科技孵化的Pixso,它们的底层逻辑都对标Figma,但各家的思路有些许差异。
与Figma相似的地方在于,这四款产品都在发力设计体验的流畅和高效,比如它们都支持包括Figma在内的多个文件格式导入,以帮助更多企业高效使用平台。同时,智能化的矢量编辑能力、云端加载的实时性、设计规范的统一也是提高产品使用体验的关键所在。
同时它们也在持续完善实时协作的体验,让产品经理可以用智能组件快速制作产品原型、设计师快速实现自己的创意、运营团队快速跟进产品设计的进程并更新运营内容。对于开发者,在线设计平台能够提供CSS代码并推进开发进程;管理者则能够在平台中随时跟进工作流程、并对各个工作环节作出及时反馈。
不同产品之间也存在差异,这种差异主要是设计生态的开放性不同。当前,虽然各家平台都推出“插件功能”,但即时设计平台上线的插件达到100多个,蓝湖旗下的MasterGo的插件约为40个,其他两个平台的插件数量只有不超过10种。而外部插件的数量,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能为设计师以及整个产品团队解决多少难题。
即时设计“插件广场”
在对标Figma之外,“基于中国用户的需求进行本土化更新”是中国在线协作设计平台真正的立身之本。
这主要是因为海内外的市场环境和用户习惯差异巨大。例如,国内用户习惯于利用微信生态进行登陆、扫码、分享等,但Figma无法满足这种习惯;很多国外用户习惯于下载付费素材和资源,但国内用户尚未形成付费习惯,所以对免费、开源的素材有更高需求;中国用户在使用海外产品时也会有各种“不适应”,比如客服沟通反馈困难、难以适应英文界面、网络不够稳定等问题。
周凝表示:“海内外用户使用习惯差异非常多,对于这些使用习惯和需求的异同,甚至都可以系统性地对照着列出目录和很多子项,因此国内的在线协作设计平台在本土化进程上,有很大的发挥空间。”
B端、C端体验同样重要
在品牌传播方面,在线协作设计的思路与其他SaaS产品有相似之处。
首先,在线协作设计产品本身就带有传播属性。一方面,设计图的传播方式之一就是依靠“网页链接”,而“网页链接”因为含有平台的名称,所以用户只要与其他人共享设计图,也就帮平台打了广告。另一方面,对于设计师而言,如果一款产品使用体验感良好,设计师也会自发对产品进行传播。
平台也能够通过主动传播的方式较为精准地获客,例如在各种垂直社群进行投放、举办行业活动、输出各种设计教程和内容、以及外部合作。通过这种方式,平台能够触达到对在线协作设计有需求的人群,转化效率相对较高。
不过,做好营销和实现“商业化”之间还有相当大的鸿沟。因为对于国内的在线协作设计平台而言,C端的个人用户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相对较低,因此实现商业化归根结底是需要重视B端,因为B端具备相对更强的付费能力。
根据各家在线协作设计平台的官网,在线协作设计平台已经辐射到零售、教育、互联网、金融、医疗等多个领域,以及众多大型知名企业。蓝湖旗下MasterGo的合作方包括美团、京东金融、自如等;即时设计服务的对象包括中金、联通支付、商汤科技等企业;Pixso除了服务于母公司万兴科技以外,比亚迪也是它的客户。
在线协作设计平台主要以“私有化部署”的方式为企业客户提供服务,这是为了满足企业对核心业务数据的保护,以及对定制功能的开发,包括企业数据看板、企业专属域名、企业资产管理、权限安全管控、企业内部系统深度集成等。
但在线协作设计平台与其他SaaS产品不一样的是,它本身是一个基于云端的产品。因此,在线协作设计平台会为需要私有化部署的企业客户提供单主机、分布式、私有云、混合云等多种部署方案。
图源:摹客官网
B端客户对“私有化部署”的需求,也是在线协作设计平台当下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。
周凝认为服务B端相比服务C端,就像做新鲜菜品比预制菜难度更大一样。因为C端用户主要用的是平台已经准备好的产品,因此企业无需付出额外的成本;而服务企业客户则意味着可能要针对他们的需求进行调整,类似于“炒一盘新鲜的菜”,“它需要你去跟客户去配合,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也完全不一样。”
但这不意味着C端用户不重要。相反,C端用户之于在线协作设计平台具备很高的价值。
这是因为,许多企业SaaS软件与企业决策相关,在企业内部的推广都是“CEO工程”,必须由领导层自上而下推行;而在线协作平台的主要用户群体是设计师,设计师只要使用体验好,就可能把它介绍给部门同事、领导,甚至其他部门或公司的合作伙伴,它的推广场景更多是“自下而上的”。
所以在线协作设计平台会非常珍视C端的用户。它们不仅会为C端用户提供免费、相对完整的设计产品使用权限,并提供大量的免费素材,吸引用户参加各种活动,保持粘性。更特别的是,各个在线协作设计平台官网上有“向团队介绍”一栏,把自己的优点清晰地呈现,甚至会向用户提供分享链接、PPT等,让用户能够简单快捷地把自己用的产品分享给团队和公司。
国内的在线协作设计行业比海外起步晚,目前在商业化推进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。因此,同时重视C端和B端,是各家平台当下拓展市场的关键。
成为Figma,
以及更远的未来
目前,明确对标Figma的国内在线协作设计平台主要包括蓝湖旗下的MasterGo、即时设计、摹客、Pixso。其中,蓝湖、即时设计、摹客属于在线设计行业的垂类创业公司,已经围绕“设计”研发出一款或多款产品,并跟随Figma入局“在线协作设计赛道”。而Pixso则由A股上市公司万兴科技内部孵化。
它们无一例外都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。根据IT桔子,蓝湖在2019年获得A轮融资后,于2021年连续获得三轮融资,估值超过60亿元,投资方包括金沙江创投、光速中国、红杉资本中国、GGV纪源资本等;即时设计于2019年前后获得两轮融资后,于2021年到2022年融资5轮,每次融资额度达到数千万美元。摹客在2021年获得Pre-A轮、A轮融资,Pixso则在今年三月获得中金鑫智、百度风投的近亿元融资。
在国内整个在线设计大赛道中,对标Figma的在线协作设计与在线办公、企业数字化等大趋势相契合,因此本身拥有较大的想象空间。同时,在线协作设计产品并不像其他类型产品一样在市场中普及,这也代表着各家企业的机会。
但在周凝看来,无论是对于老玩家、还是想要入局的新手,在线协作设计这一细分赛道门槛都更高。因为,对比许多大厂布局的“设计托管平台”,以及用户面更广的Canva类产品,“类Figma”产品的难点在于,在浏览器中实现精细化的矢量编辑的同时,还要解决协同问题。
这也是为什么当下在线协作设计赛道中,主要的参与者多为专注设计垂类赛道的企业。但即便是这些“老玩家”,也面临着技术积累不够的困境。周凝觉得,Figma开始研发至今已有十年,国内平台除了技术积累需要迎头赶上以外,对于用户的信息反馈收集和行为样本分析的数量都显得不足,获得的素材和内容的积淀也相对更少。
“中国企业的难点是需要做‘弯道超车’的事情,别人用三年可以从容地完成,你都要用一年去完成、追赶和超越。大家现在主要缺的是时间、缺积累。”
有机会、有难点、有壁垒,在线协作设计未来之路如何?
在度过草莽阶段之后,如今中国的在线协作设计平台“成为中国Figma”的呼声已经没那么强烈,它们似乎更加强调要做“世界的xx”。但毋庸置疑的是,Figma仍然是所有平台的前辈,在技术层面仍然有许多领先之处。在此基础上,中国的在线协作设计平台需要更加重视自己的用户,与他们走得更近、交流得更深。
在Adobe宣布收购Figma之后,“中国版Figma”的终局也开始引人猜测。国内尚无一个类似于Adobe的公司,有能力和意愿收购在线协作设计企业。而作为平台,但行好事、莫问前程,当下不应该为产品的发展设下任何限制。